每年两会,医药健康领域的话题都备受关注,也是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全国两会,医药领域都有哪些提案?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政协委员龚卫娟:修订《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 促进医院药学事业高质量发展
依法取得相应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方可从事药学专业技术工作。建议相应资格包含职称药师和执业药师。鉴于目前全国各地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认定、准入、职称考试专业限制不统一,如江苏省药剂专业不可以参加药学职称考试,而安徽省可以,建议在新修订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予以明确。
建议把家庭药师居家药学服务、互联网药学服务、区域审方中心建设等纳入,以促进推动药学服务转型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药学服务的新需求。
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楚源:对老字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保护药材资源
对老字号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如将年营收达百亿的中华老字号龙头企业划分为一级,通过专项支持,培育成为国内外强竞争力的示范品牌;年营收达十亿元以上的中华老字号划分为二级,作为龙头品牌“管培生”,给予相应的资源倾斜。
对于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李楚源认为“药”是“医”的活水之源。所以除了中华老字号的发展,他还十分关注中药材资源的保护问题。
针对当前中药材种植存在的中药种苗混乱、中药标准化种植基地缺乏、中药种植水平低等问题,李楚源建议,构建“时尚中药乡村振兴联盟”,通过中药材产地政府搭台、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当地企业落实配合的方式,实现中药材优良品种有效保育的同时,带动药材产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工程院院士、董事长肖伟:全面落实《中药注册管理门规定》
首先要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创新培训方式,由各省药监部门统一组织协调,邀请国家药监部门通过走进地方、走进企业等多渠道方式,系统性、针对性地去解决中药研发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全力组织推动中药注册管理政策落地见效,帮助医药企业懂政策、会实施,切实增强药品上市许可人及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中药新药上市的信心。
其次推广新思路新方法,强化“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重视人用经验、全过程质量控制”的中药研制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适应性设计与富集设计、质量源于设计、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等新理念、新方法和新工具在中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普及和实施,重视从药材/饮片研究、生产工艺研究、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药理毒理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全程监控与管理。
第三,推进人用经验等研发数据监管建设,提升医疗机构制剂监管效能。建议在充分认识中药特色和规律的基础上,吸纳国际经验,加强中药人用经验为核心的医疗机构制剂数据监管,从选题立项、临床科研一体化信息平台、临床实践、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开展人用经验数据科学研究,推动构建以人用经验数据为核心的医疗机构制剂智慧监管模式,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组织多方力量评选形成一批具备智慧监管的典型示范医疗机构和示范企业,推动高质量人用经验数据收集和整理,促进医疗机构制剂向中药新药转化。
肖伟认为,中药注册管理的新时代已经到来,抓好《专门规定》落实,是为进一步激发中药创新发展新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作出新贡献,要全面落实,还要多部门协调推进,促成《专门规定》尽快落地。
农工民主党中央:加强黄河流域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
将中医药产业链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支柱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效统一、绿色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融合,将有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首先,要加强黄河流域道地中药材生态种植及保护性开发。
一是开展黄河流域优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护,编撰黄河流域优质道地药材目录,打造黄河流域优质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库。
二是扩大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规模,提升以“黄河九味”中药材为代表的道地药材品质。实施国家中药材生态种植项目,制(修)定道地药材标准,遴选“黄河故里”生态种植基地。进行黄河流域重要药用植物种质创新与评价,运用现代辅助育种技术,提升药用植物品种选育速度。
三是筛选耐盐碱药用植物品种,建立黄河滩区耐盐碱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体系,打造一批黄河滩区耐盐碱特色药材基地,促进黄河流域中药资源高质量发展。
其次,加强黄河流域道地中药材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应用。建议聚合黄河流域九省市中医药专业人才,打造黄河流域中药材产业开发联盟。优选各省区道地药材,整合黄河下游中药制造业优势集群,开发创新中药或经典名方产品,打造“黄河故里”中药名品工程,形成中国中药“国药”品牌。加快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研发大健康产品和保健品,大力发展预制菜行业,打造具有历史底蕴的功能性化妆品基地。
最后,黄河流域三产相互促进、融合发展,形成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拉动产业发展新引擎。黄河流域中药材三产融合发展,即是指将中药材生产、中药材加工业、中医药市场服务业深度融合。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卢林:发挥我国数字经济优势,促进数字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尽管目前我国已有多个省份出台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相关的支持政策,但数字医疗发展仍然缺乏高位引领,创新中心集聚度不高,数据资源、技术资源和产业链资源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尚未建立,人才瓶颈等较为明显。除此之外,数字医疗行业还面临概念不清晰、盈利能力较差、人才结构失衡、科研转化衔接不畅等深层次问题。如果医疗行业能够充分利用我国数字经济的优势,优质医疗资源就能得到更好地下沉。
--------------------------------------------------------------------------------------------------
益小书教育专注于医学教育服务,涵盖执业资格、职业技能、统招专升本、学历提升、杏林学社、卫生职称,为医药护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培训、考试、职称、就业一站式服务。